踟躇不前的成语故事


踟躇不前

拼音chí chú bù qián

基本解释迟疑不决,不敢前进。

出处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古辞》:“使君从南业,五马立踟蹰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踟躇不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踟躇不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分道扬镳 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天经地义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
迩安远至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
不正之风 晋 葛洪《抱朴子 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
物美价廉 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贫贱不移 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力所能及 唐 裴铏《传奇 韦自东》:“殿于宏壮,林泉甚佳,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;似驱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
上下其手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
酒囊饭袋 宋 陶岳《荆湖近事》:“马氏奢僭,诸院王子仆从烜赫,文武之道,未尝留意。时谓之酒囊饭袋。”
易子而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