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信杳无的成语故事


音信杳无

拼音yīn xìn yǎo wú

基本解释没有一点消息。

出处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音信杳无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音信杳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声不响 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
度外之人 《三国志·魏志·杨阜传》:“曹公有雄才远略,决机无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尽其力,必能济大事者也。”
脆而不坚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华而不实,脆而不坚。”
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
名山大川 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明若观火 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
章甫荐履 《文选 贾谊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荐履,渐不可久兮。”
晓以大义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