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龟煮不烂,移祸于枯桑的成语故事

拼音lǎo guī zhǔ bù làn,yí huò yú kū sāng
基本解释移祸:嫁祸。把祸患转嫁给别人。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,嫁祸于无辜的人。
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。正是:老龟煮不烂,移祸于枯桑。”
老龟煮不烂,移祸于枯桑的典故
三国时期,有人献只大龟给孙权,孙权让人煮了吃,烧了一万车柴都没有煮烂。孙权大怒,怨厨子的水平太差。诸葛恪立即上前建议砍伐院门外的那棵千年老桑树来煮,孙权同意砍伐。结果用桑树烧火一煮就烂了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老龟煮不烂,移祸于枯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不声不响 | 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 |
名士风流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 |
师心自是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有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,稠人广座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 |
新仇旧恨 | 唐 韩偓《三月》:“新愁旧恨真无奈,须就邻家瓮底眠。” |
讴功颂德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习非成是 | 西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 |
反求诸己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 |
酒囊饭袋 | 宋 陶岳《荆湖近事》:“马氏奢僭,诸院王子仆从烜赫,文武之道,未尝留意。时谓之酒囊饭袋。” |
形神不全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选则禄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 |
旧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广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