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功赎罪的成语故事


以功赎罪

拼音yǐ gōng shú zuì

基本解释赎:抵偿。用功劳抵消罪过。

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凌统传》:“以功赎罪。”


以功赎罪的典故

三国时期,东吴孙权任命凌统为破贼都尉,让他与张异领兵攻打麻屯。将领陈勤固执傲慢,看不起凌统,于是百般羞辱他。凌统忍无可忍就杀了他。在攻打麻屯的战斗中,凌统立下大功,班师回朝,他向孙权负荆请罪,孙权让他以功赎罪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以功赎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空空荡荡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林下风致 《宣和书谱·妇人薛涛》:“妇人薛涛,成都倡妇也。以诗名利时,虽失身卑下,而有林下风致,故词翰一出,则人争传以为玩。”
五花大绑 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顺着捆来横着绑,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。”
背腹受敌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论黄数白 明·丘濬《投笔记·投笔空回》:“笑弩骀言不逊,论黄数白不堪听。”
视微知着
快心满志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只图一时快心满志,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。”
成竹在胸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。”
生死有命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药物,所能损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