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草一木的成语故事


一草一木

拼音yī cǎo yī mù

基本解释一棵草;一棵树。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。
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草一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草一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小人得志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为谢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
落叶归根 明 王世贞《鸣凤记》第38出:“落叶归根,丰城剑回。”
百川归海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
日日夜夜 洪深《青龙潭》第二幕:“这里,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,车的晕倒在水车上。”
晕头转向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
着手回春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,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。”
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,到胜十倍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乌合之众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晓以大义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