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的成语故事


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

拼音bù tàn hǔ xué,bù dé hǔ zǐ

基本解释探:探测。不进老虎窝,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

出处《东观汉记·班超传》:“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,酒酣激怒曰:‘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识文断字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8回:“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?别抡荤,看人家笑话。”
过五关,斩六将
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礼废乐崩,追修经术,以达王道,匡乱世反之于正。”
难以置信 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,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”
炙手可热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和风细雨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
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辞简意足 元·白珽《湛园静语·叶水心》:“如此数卷,辞简意足,一坐骇然。”
经纬天下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”
表里如一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实要着实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