恨之切骨的成语故事


恨之切骨

拼音hèn zhī qiē gǔ

基本解释之:代词,指所恨对象。形容痛恨到极点。

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屡遭虏骑蹂躏,莫不义愤填膺,恨之切骨,只要朝廷稍加激动,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恨之切骨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恨之切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流离琐尾 《诗经 邶风 旌丘》:“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”。
老马识途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马而随之。遂得道。”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《自嘲》: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
大惑不解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
下临无地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通都大邑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
万马奔腾 宋 刘一止《水村一首示友人》:“秋光有尽意无尽,万马奔腾山作阵。”
倒冠落佩 唐·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
正人君子 《新唐书 张宿传》:“宿怨执政不与已,乃日肆谗甚,与皇甫镈相附离,多中伤正人君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