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私交困的成语故事


公私交困

拼音gōng sī jiāo kùn

基本解释公家私人均陷困境。

出处《明史·食货志六》:“虚糜干没,公私交困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公私交困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公私交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牵强附会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1回:“后儒牵强附会,费尽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。”
稳操胜算 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
薪贵于桂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于玉,薪贵于桂,谒者难得无如鬼,王难见如天帝,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。”
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挺身而出 《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邻郡,得援军数百,逐其草冠,复有其城,毫民赖是以济。”
披肝沥胆 唐 刘贲《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》:“或有以系危之机,兆存亡之变者,臣清披肝沥胆,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。”
节用裕民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付之一炬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刘峰默不做声,顺着梯子下了几阶,又回身关好柜底板。”
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 章炳麟《社会通诠商兑》:“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,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,宁自啖而不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