闭口不谈的成语故事


闭口不谈

拼音bì kǒu bù tán

基本解释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。

出处沈从文《边城》:“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,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,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闭口不谈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闭口不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歌莺舞燕 宋·苏轼《锦被亭》词:“烟红露绿晓风香,燕舞莺啼春日长。”
是非口舌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,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,反为干净,省了许多是非口舌。”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损人不利己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
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直捣黄龙 元 脱脱等《宋史 岳飞传》:“飞大喜,语其下曰:‘今番直抵黄龙府,与诸君痛饮耳。’”
令人作呕 梁遇春《黑暗》:“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,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。”
共为唇齿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