觳觫伏罪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。
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”
例子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2回:“公子宋随班行礼,全无觳觫伏罪之语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hú sù fú zuì
注音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
繁体觳觫伏辠
感情觳觫伏罪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认罪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迷而不反(意思解释)
- 素昧平生(意思解释)
- 个人主义(意思解释)
- 价值连城(意思解释)
- 反求诸己(意思解释)
- 诛求无度(意思解释)
- 德容言功(意思解释)
- 遁世离俗(意思解释)
- 当机立断(意思解释)
- 口快心直(意思解释)
- 一文不名(意思解释)
- 沤沫槿艳(意思解释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释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释)
- 罄竹难书(意思解释)
- 树欲静而风不止(意思解释)
- 黑天半夜(意思解释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释)
- 立竿见影(意思解释)
- 饥不择食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会少离多(意思解释)
- 充耳不闻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妙语连珠(意思解释)
- 当头棒喝(意思解释)
- 叫苦不迭(意思解释)
※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释、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强取豪夺 |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。 |
前因后果 | 佛教讲;先前种什么因;后来就结什么果;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。指事情的全部过程。 |
犬马恋主 | 喻臣下眷怀君上。 |
有胆有识 |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。 |
望风扑影 |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。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。 |
日日夜夜 | 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续的时间长。 |
长夜之饮 | 指通宵宴饮。 |
鉴影度形 |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 |
浪费笔墨 |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。 |
挥霍无度 |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。挥霍;亦作“挥攉”。摇手称挥;反手称攉。引申为任意花钱。度:限度。 |
穷乡僻壤 |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。 |
无法无天 | 法:法纪;天:天理。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;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;不受管束。 |
绳锯木断 | 拉绳作锯;也能锯断木头。比喻力量虽小;条件虽差;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;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。 |
风流才子 | 风度潇洒,才学出众的人。 |
胆寒发竖 | 形容恐怖之极。 |
来踪去迹 | 踪、迹:脚印。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
同心合力 | 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 |
花拳绣腿 |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 |
百无一是 | 是:对的;正确的。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。 |
花言巧语 |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。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;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。 |
海底捞月 | 也作“水中捞月”、“海中捞月”。捞:捞取。从海中捞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费力气;根本达不到目的。 |
光前启后 | 犹“光前裕后”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时不我待 |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。指要抓紧时间。 |
心上心下 | 形容心神不安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空腹高心 |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。形容并无真才实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