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一而不可再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再:两次或第二次。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。
出处明·归有光《菎山县倭寇始末书》:“劝借可暂而不可常,可一而不可再。”
例子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侠女》:“戒生曰:‘事可一而不可再。’生不应而归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kě yī ér bù kě zài
注音ㄎㄜˇ 一 ㄦˊ ㄅㄨˋ ㄎㄜˇ ㄗㄞˋ
感情可一而不可再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英语for this once(just this once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瓮中之鳖(意思解释)
- 过五关,斩六将(意思解释)
- 疑邻盗斧(意思解释)
- 疙里疙瘩(意思解释)
- 年少无知(意思解释)
- 目不转睛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营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以弱制强(意思解释)
- 白发苍苍(意思解释)
- 信以为真(意思解释)
- 奇货可居(意思解释)
- 牛刀小试(意思解释)
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- 当头棒喝(意思解释)
- 离本趣末(意思解释)
- 义不容辞(意思解释)
- 反戈一击(意思解释)
- 力屈道穷(意思解释)
- 遥遥无期(意思解释)
- 抗尘走俗(意思解释)
- 步步深入(意思解释)
- 弊多利少(意思解释)
- 老气横秋(意思解释)
- 难割难分(意思解释)
- 马龙车水(意思解释)
※ 可一而不可再的意思解释、可一而不可再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缝衣浅带 |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。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现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
褒善贬恶 |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 |
穷家富路 | 指居家应节俭,出门则要多带盘缠,免遭困窘。 |
举贤任能 | 举:推荐,选拔。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 |
叫化子 | 乞丐。 |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|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,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。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
官僚主义 |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,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融会贯通 | 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刻不容缓 | 刻:片刻;容:容许;缓:延缓;耽搁。一刻也不容许延缓。形容形势十分紧迫。 |
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卑鄙龌龊 | 龌龊:肮脏。品行恶劣下流。 |
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显亲扬名 | 显:使显赫;扬:传扬。使父母宗族显耀;张扬自己的声誉。指中举、立功、做官的荣耀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腾声飞实 | 传扬名声与功业。谓使名实俱得传扬。 |
首尾两端 | 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|
服气吞露 | 服气:导引之术,即气功。指修炼道术。 |
神不知鬼不觉 | 指形迹隐秘,不为人知。 |
无所用心 | 用心:动脑筋。指不动脑筋;什么事情都不关心。 |
角巾东路 | 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 |
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
鲜为人知 | 鲜:很少。很少被人知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