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罚敕法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罚:刑罚;敕:整饬。严明刑罚,整顿法度。
出处《周易 噬嗑》:“雷电噬嗑,先王以明罚敕法。”
例子然后明罚敕法,以肃理官,克厌天心,慰塞人事。《晋书·郭璞传》
基础信息
拼音míng fá chì fǎ
注音ㄇ一ㄥˊ ㄈㄚˊ ㄔˋ ㄈㄚˇ
繁体明罰勅灋
感情明罚敕法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治政。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床上安床(意思解释)
- 众多非一(意思解释)
- 以小见大(意思解释)
- 赶尽杀绝(意思解释)
- 照葫芦画瓢(意思解释)
- 喜新厌旧(意思解释)
- 铁面无私(意思解释)
- 反治其身(意思解释)
- 倦鸟知还(意思解释)
- 败俗伤风(意思解释)
- 酒能乱性(意思解释)
- 抱恨黄泉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释)
- 各行各业(意思解释)
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释)
- 无计可施(意思解释)
- 豁然开朗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凤友鸾交(意思解释)
- 始终一贯(意思解释)
- 牛星织女(意思解释)
- 成己成物(意思解释)
- 拳头产品(意思解释)
- 见所不见(意思解释)
※ 明罚敕法的意思解释、明罚敕法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惨不忍睹 | 睹:看。情景凄惨;使人不忍看下去。 |
隔靴搔痒 |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
众喣山动 | 众人吹气,可以移山。比喻人多力量大。同“众喣漂山”。 |
自强不息 | 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畅,物体不平滑很粗糙。 |
投石问路 |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无反应,借以探测情况。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。 |
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 |
野没遗贤 |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骨肉之亲 | 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亲;亲:亲爱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。 |
断香零玉 | 比喻女子的尸骸。 |
赴汤蹈火 | 赴:去;走向;汤:开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奋不顾身;不避艰险。 |
战天斗地 | 战、斗:泛指斗争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树欲静而风不止 | 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
风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同“风情月思”。 |
气味相投 | 气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来。指人思想作风相同;彼此很合得来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
魂飞天外 |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。形容惊恐到极点。 |
高步通衢 | 见“高步云衢”。 |
步步深入 |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。 |
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
甘之如饴 |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。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。 |
一如既往 | 指态度没有变化;完全像从前一样。一:完全;如:像;既往:从前。 |
远近驰名 |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。 |
蛮不讲理 | 蛮:野蛮;粗暴。态度蛮横;不讲道理。 |
患难见真情 |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。 |
大事去矣 | 去:失去。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。多指政权丧失,国家灭亡等大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