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呆口咂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咂: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。目光发呆,口中发出啧啧声。形容吃惊的样子。
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2回:“寨中这些兵卒,多是强盗出身,何曾看见如此礼物,见了个个目呆口咂,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ù dāi kǒu zā
注音ㄇㄨˋ ㄉㄞ ㄎㄡˇ ㄗㄚ
繁体目獃口咂
感情目呆口咂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吃惊时。
近义词目瞪口呆、目瞪口哆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低声下气(意思解释)
 - 道骨仙风(意思解释)
 - 手下留情(意思解释)
 - 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(意思解释)
 - 食不充口(意思解释)
 - 将计就计(意思解释)
 - 见多识广(意思解释)
 - 香草美人(意思解释)
 - 乌合之众(意思解释)
 - 劳民伤财(意思解释)
 - 人心归向(意思解释)
 - 慷慨悲歌(意思解释)
 - 隳肝沥胆(意思解释)
 - 绊脚石(意思解释)
 - 骨肉之亲(意思解释)
 - 指手划脚(意思解释)
 - 共商国是(意思解释)
 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(意思解释)
 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 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 - 双柑斗酒(意思解释)
 - 显亲扬名(意思解释)
 - 意料之外(意思解释)
 - 壮心不已(意思解释)
 - 困兽犹斗(意思解释)
 - 妖魔鬼怪(意思解释)
 - 有风有化(意思解释)
 - 不好意思(意思解释)
 
※ 目呆口咂的意思解释、目呆口咂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
|---|---|
| 烽火连年 | 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 | 
| 讴功颂德 | 讴:歌颂,赞美。指赞美功绩,歌颂恩德。 | 
| 引鬼上门 | 比喻招来坏人。 | 
| 人面兽心 |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却像兽类。形容品德极坏。 | 
| 阿世取容 |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。 | 
| 疑邻盗斧 | 疑:怀疑;斧:斧头。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。 | 
| 丑声远播 |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。 | 
| 算无遗策 | 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 | 
| 人心归向 | 向:归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,向往的。 | 
| 顿挫抑扬 |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、停顿转折,和谐而有节奏。 | 
| 下临无地 | 临:居高处朝向低处。从高往下看,望不见底。形容地势极其陡峭。 | 
| 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 
| 异途同归 | 途:道路;归:归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归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径;得到相同的效果;达到相同的目的。 | 
| 百步穿杨 | 百步:一百步以外;杨:指杨树的叶子。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。形容射箭技巧娴熟。 | 
| 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 | 
| 讨价还价 | 卖主要价高;买主给价低;双方要反复争议。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;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。 | 
| 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 
| 珍楼宝屋 | 珍奇的楼阁,华丽的房屋。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。 | 
| 摧身碎首 | 即粉身碎骨。 | 
| 满园春色 |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。 | 
| 断织劝学 |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 | 
| 离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见 | 
| 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 
| 今古奇观 | 奇观:奇异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。 | 
| 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 
| 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 
| 土生土长 | 当地生长的。 | 
| 服气吞露 | 服气:导引之术,即气功。指修炼道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