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恶从德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弃;抛开。抛弃丑恶信从道德。
出处唐·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弃恶从德,乃与蔡通涂其榛棘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qì è cóng dé
注音ㄑ一ˋ ㄜˋ ㄘㄨㄥˊ ㄉㄜˊ
繁体棄惡従惪
感情弃恶从德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改恶向善。
近义词弃恶从善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枉尺直寻(意思解释)
- 音信杳无(意思解释)
- 恨铁不成钢(意思解释)
- 炒鱿鱼(意思解释)
- 春风化雨(意思解释)
- 孤身只影(意思解释)
- 富贵骄人(意思解释)
- 刑期无刑(意思解释)
- 销声匿迹(意思解释)
- 花拳绣腿(意思解释)
- 冠绝一时(意思解释)
- 衣锦还乡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铁树开花(意思解释)
- 经史百子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刻不容缓(意思解释)
- 快人快语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屡试不爽(意思解释)
- 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欢聚一堂(意思解释)
- 岁寒三友(意思解释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苟合取容(意思解释)
- 临危授命(意思解释)
※ 弃恶从德的意思解释、弃恶从德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度日如岁 | 同“度日如年”。 |
高蹈远举 | 意为隐居避世。 |
初出茅庐 | 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 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|
山雨欲来风满楼 |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 |
来踪去迹 | 踪、迹:脚印。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动刀枪。泛指内部相争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|
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捞一把 |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。 |
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
经纬天地 | 经:丝织品的直线;纬:丝织品的横线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,能经营天下,治理国政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 |
前仆后继 | 仆:倒下;继:跟上。前面的人倒下了;后面的紧跟上去。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。 |
不在话下 |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背乡离井 | 指远离家乡,流落他方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为虎作伥 |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 |
腾声飞实 | 传扬名声与功业。谓使名实俱得传扬。 |
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|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却害了自己。 |
饱学之士 | 饱学:学识渊博。指学识渊博的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