鬻矛誉盾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鬻:卖;誉:赞美。自相矛盾,不能两立。
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
例子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定势》:“是楚人鬻矛誉盾,两难得而俱售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ù máo yù dùn
注音ㄩˋ ㄇㄠˊ ㄩˋ ㄉㄨㄣˋ
感情鬻矛誉盾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自相矛盾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识文断字(意思解释)
- 坐薪悬胆(意思解释)
- 有两下子(意思解释)
- 卬首信眉(意思解释)
- 轮焉奂焉(意思解释)
- 扫地出门(意思解释)
- 赶尽杀绝(意思解释)
- 言而无信(意思解释)
- 目不转睛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望而生畏(意思解释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释)
- 风急浪高(意思解释)
- 女扮男装(意思解释)
- 融会贯通(意思解释)
- 无关紧要(意思解释)
- 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(意思解释)
- 比众不同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结缨伏剑(意思解释)
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(意思解释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释)
- 面有难色(意思解释)
- 风情月意(意思解释)
- 风声鹤唳(意思解释)
-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释)
※ 鬻矛誉盾的意思解释、鬻矛誉盾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明若观火 | 象看火那样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 |
贫贱不移 | 移:改变。不因生活贫困、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。 |
轮焉奂焉 |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。 |
穷家富路 | 指居家应节俭,出门则要多带盘缠,免遭困窘。 |
角巾素服 | |
指天誓日 | 指着苍天;对着太阳发誓。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。 |
作乱犯上 | 犯:冒犯。违抗尊长或朝廷,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。 |
匡谬正俗 | 纠正错误,矫正陋习。 |
休戚是同 | 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词。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 |
令人作呕 |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 |
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 | 加诸膝:放在膝盖上;坠诸渊:推进深渊。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目无全牛 |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如出一辙 | 辙:车辙;车轮压出的痕迹。象出自同一个车辙。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足不出门 | 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壮心不已 |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;雄心壮志仍不衰减。壮心:宏大的志向;已:停止。 |
脱口而出 | 指话语未经思索;随口而言。脱口:不加思索地开口说。 |
避俗趋新 | 避:舍弃;趋:奔赴,趋向。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。 |
不问青红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|
金玉满堂 | 金、玉:黄金和美玉。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。形容财富之多。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。 |
慢条斯理 |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;不慌不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