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ì

气质


拼音qì zhì
注音ㄑ一ˋ ㄓˋ

繁体氣質
词性名词

气质

词语解释

气质[ qì zhì ]

⒈  指人的生理、心理等素质,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。

艺术家的气质。

temperament; tincture; disposition;

⒉  风度;模样。

只是装束气质,带些武气。——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
demeanour; bearing;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人的生理、心理等素质,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。

宋 张载 《语录钞》:“为学大益,在自求变化气质。”
金 元好问 《送刘子东游》诗:“刘郎 世旧出雄边,生长 幽 并 气质全。”
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戊部第一章:“既得为人,其聪明睿哲同,其性情气质同。”
鲁迅 《三闲集·柔石作<二月>小引》:“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,是由于气质的本然,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。”

⒉  风度;模样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程元玉 抬头看时,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,面颜也儘标緻,只是装束气质,带些武气,却是雄纠纠的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五回:“向知府 道:‘好个气质,像正经人家的儿女。’”

⒊  犹风骨。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。 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自 汉 至 魏,四百餘年,辞人才子,文体三变。

相如 巧为形似之言, 班固 长於情理之説, 子建、仲宣 以气质为体,并标能擅美,独映当时。”
宋 司马光 《和吴冲卿三哀诗》:“圣俞 诗七千,歷歷尽精絶,初无追琢勤,气质稟清洁。”

⒋  指气体。

清 谭嗣同 《仁学》一:“譬於烛久爇则尽跋,非烛灭也,化为气质、流质、定质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气质[ qì zhí ]

⒈  性情、秉性。指个人性格上的特征,常受个体的家庭背景、生理状态、社会环境影响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三二》:「那胡生比铁生,不但容貌胜他,只见风流身分,温柔性格,在行气质,远过铁生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四四回》:「我出门三十多年,你长大成人了,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气质"的意思解释、气质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在午后的阳光下,没有丝毫红晕,清秀的脸上只显出了一种病态的苍白,却无时不流露出高贵淡雅的气质,配合他颀长纤细的身材。

2.紫卉飞云不愿意跟修罗暗道纠缠,突然说话了,优雅的声音潇洒清朗,如同她英姿飒爽的气质:“既然这样,我郑重的告诉你。

3.含情脉脉,淡淡如莲,让人如沐春风,不可多得的气质使得韩孝珠从一众新生代女星中脱颖而出,受到名导们的厚爱。

4.我家乡东北丘陵地带的松树多为红松,没有那么高大,也没有那么挺拔,但她高雅的气质,钢筋铁骨般的身躯,以及那苍翠的松枝绿,与其他松树如出一辙没什么两样。

5.盼望藉由优秀作品和精致空间规划的结合,发掘具备独立成熟、深刻内涵与气质的现代艺术作品,培植拥有发展潜力、精益稳实的创作者。

6.山光水色的自然美,对人气质神韵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,常能使人在风度与不知不觉间印上它们的影子。

7.战争的内伤,新纪元的世界,地球数百国家的统一,云雾缭绕的都市,危机四伏的学园,看身世迷离,孔武有力的冷艳气质御姐,如何玩转人生,超越天际,脱颖而出。

8.他的气质,在这一刹那,就动摇了韩珞的心,仿佛一尊山岳,仿佛夙缘,就是吸引韩珞。

9.周成懊恼归懊恼,也有几分庆幸自己第二化形的成功,后世孙悟空七十二变什么都好,就是那气质难变,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,自己这化形虽有失,却更有大得。

10.瀑布一般的长发,淡雅的连衣裙,标准的瓜子脸,聪明的杏仁眼,那稳重端庄的气质,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。